年輕有夢,1990年離開高雄市家鄉北上臺北市,也就是現在流行用語的北漂族,一趟法國行之後1992年決定落腳臺中市尋求發展,沒有童話故事的一帆風順,跌跌撞撞二十幾年沒有離開可能是漸漸習慣處於舒適圈,2016年開始思考到年邁的雙親(1931年生)的晚年只有一次,記得看過一篇短文,臺灣離家青年平均再看到雙親的次數平均在200次,每見一次就少一次,超過200次的每見一次就多一次,直到接到那通電話為止,於是掙扎到2019年才拔營回高雄陪年邁爸媽,陪伴老人很少童話故事般只有溫馨和樂,少不了面對老人許多狀況,家父在四十多歲有一年罹患肺結核,那時候抗生素療法是最容易的療法,可是劑量的控制與副作用、後遺症是個左右為難的課題,於是乎家父右耳聽力受損幾乎毫無作用,左耳在年邁退化之後也微弱到倚賴助聽器只有些許聽覺功能,以致腦內平衡感比常人差距甚大,常無故暈眩伴隨嘔吐,行動中跌倒更是司空見慣,只是步入高齡實在賭不起這個機率。四月初,一次復健行程返家後,按照慣例我就是下車扶持家母,突然瞄見家父自行下車後關上車門,整個人緩慢筆直往後倒,所幸我有發現異樣,看護也已經接住家母,我才能馬上上前頂住家父後背才沒有再次跌倒,每次的跌倒受傷程度可大可小,沒人想碰運氣的,最嚴重一次在停車場跌倒頭撞水泥護欄還縫了不少針,誰知道哪次會不會有更嚴重後果?這次驚嚇之後,我思索好像看過報導的產品,於是搜尋了資料,看了簡介與影片介紹,心想即使只有一次保護也是多一次機會,家父年輕的奮鬥別說是什麼遠大目標,最現實的就是養家活口、安身立命,沒有他一輩子的付出哪來我們的現在?收到產品好說歹說終於說服他願意穿戴,目前氣囊爆過一次,果然容易更換鋼瓶與收折氣囊恢復原狀,我跟家兄開玩笑說雖然每次要花2100,但是至少可以確認產品是準確有效的,您們的產品可以幫助到許多的人,感謝您們,由衷的。
林威辰
2024, 4, 23.